常见问题
价格飙涨的晶圆中国芯片的“咽喉”
来源:常见问题      发布时间:2024-04-18 04:56:43      


价格飙涨的晶圆中国芯片的“咽喉”


  自去年下半年以来,全球晶圆市场的价格就一路飙涨,背后折射的是目前晶圆市场产能持续紧缺,而去年底至今年初部分芯片制造厂商发生的火灾、疫情导致的停工,以及近期的日本地震、美国德州的冬季风暴导致的多家芯片制造厂的停工等因素,更是加剧了全球晶圆产能的紧缺。

  去年7月份,台媒发文放出硅晶圆产能吃紧讯号;随后涨价从芯片开始蔓延至封装、硅片原材料,电子产业链各环节出现“塞车”现象;2020年9月14日,“华为914禁令”引发其他大厂恐慌性备货、扫货;自去年12月至今,各大芯片公司都陆续发布涨价凾,涨价幅度集中在10%-20%这个区间。目前,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的产能现阶段已经爆满,其他几家台系晶圆代工厂也同样是产能满载。今年3月份,全球最大晶圆制造厂台积电传出12英寸晶圆涨价消息,涨幅最高达25%。

  芯片的产业链主要可大致分为IC设计、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个部分,集成电路制造是指主要以晶圆为原材料,将光掩模上的电路图形信息大批量复制到晶圆上,并在晶圆上大批量形成特定集成电路结构的过程,晶圆制造技术上的含金量高、工艺复杂,在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。

  20世纪70年代之前,涵盖了产业链的集成电路设计、制造、封装测试等所有环节的IDM模式是主要的经营模式,属于典型的重资产模式,对研发能力、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,因而采用 IDM 的企业大多为全球芯片行业的传统巨头,包括英特尔、三星电子等;70年代之后,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工业技术的提升,专业化分工的优势逐步显现,再加上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,集成电路的产线建设、工艺研发及人才和资本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,多数 IDM 不愿或无力承担巨额投入所带来的风险,于是只专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企业兴起,这就是晶圆代工模式,即Foundry 模式。

  晶圆代工行业属于技术、资本和人才密集型行业,行业壁垒较高,因此市场集中度高,呈明显的行业寡头垄断特征。根据 IC Insights 统计,2018 年全球市场纯晶圆代工厂商 CR10 达 97%,前五大厂商(台积电、格罗方德、联华电子、中芯国际、力晶科技)占全球市场 88%的市场占有率。台积电占据市场第一的地位,市场占有率为59%,中芯国际占全球纯晶圆代工市场占有率的 6%,位居全球第四位。

  而随着技术进一步的发展迭代,对于工艺的要求慢慢的升高,制造成本呈指数级上涨的趋势。当技术节点向 5 纳米甚至更小的方向升级时,普通光刻机受其波长的限制,其精度已不足以满足工艺技术要求。意味着集成电路制造企业要投入更多且更先进的光刻机、刻蚀设备和薄膜沉积设备等,造成巨额的设备投入,在这种情况下,整个行业的集中度预计还会促进提升。

  晶圆制作的完整过程中有几大步骤:氧化、沉积、光刻、刻蚀、离子注入/扩散等。这几个主要步骤都需要若干种半导体设备,满足多种的需要。根据2017年SEMI公布的数据,在集成电路制程中,晶圆制造设备投入占比约占设备投资的80%,在制作的完整过程中,最主要、价值最昂贵的三类分别是沉积设备、刻蚀设备、光刻机,分别占半导体晶圆厂设备总投资的15%、15%、20-25%。

  以光刻机为例,光刻机被称作是芯片制造工艺上的明珠,是整个晶圆制造中最核心的设备,目前基本被欧美国家垄断。具体来看,以目前国际使用最广泛的12英寸晶圆为例,以28nm为界限分为成熟制程与先进制程,后者代表了全球最顶尖的工艺。目前,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商均在积极布局先进制程,到全球最先进的量产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已达到7纳米至5纳米,3纳米技术有望在 2022 年前后进入市场,而大陆目前技术最先进的中芯国际还只攻克14nm,与国际顶尖技术差距很大。

  具体来看,本轮涨价潮大多分布在在8英寸晶圆上,这一点其实是有点意外的,回顾历史,全球8英寸晶圆厂产线条的顶峰,产能也达到了560万片/月的历史高点,2008年后,随着12英寸技术的成熟,众多厂商投身到12英寸晶圆厂产能之中,8英寸晶圆厂数目及产能快速收缩,到2015年时,仅剩下178条产线英寸半导体硅片出货面积占全部半导体硅片出货面积的67.22%,根据IC Insights预计,2021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将增长至123座,到2023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总数将达到138座。

  如果按正常的技术路径来看,从8英寸到12英寸就是先进的技术对落后技术的迭代,但是,2015年之后,随着5G和物联网技术的推广,在传统的PC、平板、手机终端之外,各种电源芯片、消费电子终端、摄影/指纹识别等传感器、汽车等各种领域都开始智能化,对于芯片的需求激增。

  而在应用场景上,8英寸晶圆主要的应用领域十分普遍,涵盖消费电子、通信、计算、工业等领域,而12英寸晶圆的应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狭窄,大多分布在在CPU、逻辑IC等高性能芯片,比如说各种平板、手机等。

  在这种环境下,市场环境发生了有趣的变化,尽管12英寸晶圆从技术上来说更先进,但是由于传统PC、手机终端市场的逐渐饱和,对于芯片的需求在放缓,而应用场景更广泛的8英寸晶圆需求却在扩张。

  需求在逐渐扩大,产能却在减小,再叠加设备老化,从2017Q2起,8英寸晶圆的需求就开始超过产能,供给开始趋紧,当然,近几年,各大工厂也在增加产能,据 SEMI最新报告,2019 年底有15个新 Fab 厂开工建设,总投资金额达 380 亿美元,其中约有一半用于 8 英寸晶圆尺寸,但是,到了2020年,一种原因是受政治因素影响,产业链本身出现反噬,另一方面受突发的天灾影响,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不平衡就在这样一个时间段集中爆发了。

  而在整个集成电路市场来看,随着 5G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兴应用市场的持续不断的发展,促使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市场规模整体呈现增长趋势。根据 WSTS数据,全球集成电路行业销售额由 2012 年的 2382 亿美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3933 亿美元,CAGR 达 8.72%。而在国内,凭借着巨大的市场需求、丰富的人口红利、稳定的经济稳步的增长及有利的产业政策环境等众多优势条件,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。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,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由 2012 年的 2158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6531 亿元,CAGR 达 20.3%,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全球整体水平。

  而在晶圆制造领域,根据中芯国际投资者关系报告披露数据,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09年的40.51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864.17亿美元,CAGR达23.2%。

  需求带来的是产能的扩张,2020年,台积电、中芯国际资本开支分别为172.4/57.3亿美元用于扩建产能,同比增加84%/204%,创出历史上最新的记录,设备提供商将直接受益。据芯思想统计,2021年到2022年内,排除存储扩产项目,全球19家公司有30个新增产能计划,但是,产能最快也要到2022年才能开始释放。

  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说,由于政治因素,国产替代已经是一种可预期的未来,而目前的国产化率相对来说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,因此在国家政策支持下,在叠加国产替代与芯片扩产潮的趋势下,晶圆制造设备厂商将直接受益,未来将维持较高景气度。

  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  媒体报道罗永浩直播陈皮造假:交个朋友直播间的十年陈皮,鉴别判定的结果为2019年的产品

  新华社快讯:出口民调显示,执政党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在克议会选举中胜出,但未拿到半数议席。

  最新研究:每天4杯咖啡,癌症复发和死亡风险降低32%!但有一种类型的咖啡不行......

  4种素菜是“嘌呤大户”,越吃痛风、肾病来得越快!其中3个比海鲜还高,劝你管住嘴

  Marshall发布Major V和Minor IV新品耳机:999元起

  《对马岛之魂:导演剪辑版》 PC 版配置公布:7 代i3+GTX 960起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