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问题
900万一颗的宇航级芯片中国为何不怕卡脖子
来源:常见问题      发布时间:2024-01-18 00:51:05      


900万一颗的宇航级芯片中国为何不怕卡脖子


  对于芯片的重要性,相信本笔者不讲,众人也明白芯片在今天这个时代是不可或缺的,但是芯片是分等级的,这个信息相信大多数人是闻所未闻的。但是这的确是真的。

  其实,芯片是分成四个等级的,由高级到低级划分的话,分别是宇航级、军工级、工业级以及消费级。目前,全球正在掀起的缺芯狂潮,导致慢慢的变多的企业受到波及,而这个紧缺的芯片级别正是第四等级,即消费级别。

  在当今世界,后两个级别的芯片能够说是已经被美国长期垄断,近年来,我国的华为、中兴等大规模的公司是由于芯片被垄断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。而前两个级别的芯片美国却是视为最高机密,早就被美国封锁了,根本难以窥视。

  对于最高一级的宇航级芯片,光看名称就知道是用于宇航事业的。前一段时间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,让国人们纷纷为之激动喝彩,并且感到十分自豪,但是,接下来的事实或许会让国人们难以置信,直呼不可能,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地苍白而骨感。

  由于宇航级芯片受到了美国的严密封锁,我国想要发展宇航事业,就必须要有宇航级芯片,不然一切免谈。虽然我国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漫长而艰难的自主研发的道路,并且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国产化,但是实现国产化是在多年以后,而在早年,没有技术,只有去美国购买宇航级芯片,价格却是惊人的高,少则数十万,多则上百万,而且还是一枚芯片的价格。

  就比如美国xilinx更是研发的一款宇航级FPGA芯片,仅仅一枚的单价就是500万元,是不是觉得价格太离谱,但是这不是最高的,最高的当属我国北斗卫星的航天GPU,就一块板子,其价格就高达900万,都将近一千万了。

  相信很多人会有疑问,为什么这么昂贵的芯片,我国居然愿意花费巨资去买下来,不怕美国卡我们的脖子吗?这个其实就不用太担心了,因为宇航级芯片又不是应用广泛,不需要量产,所需量并不多,所以能不计成本的。

  近年来,随着我们国家芯片的崛起,宇航级芯片自然也是迎来了快速地发展期,国产化的宇航级芯片已经逐渐在宇航设备中使用,我国2015年发射的北斗双星就搭载了两枚国产的宇航级芯片,并且我国研发的龙芯1E300宇航级芯片已经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,其性能指标已经能够与美国的宇航级芯片相媲美,唯一的缺点在于成本远高于美国,往往我们国家生产出的宇航级芯片耗费的成本高达几十万,之前北斗卫星使用的CPU就是900万,而国外SPACEX产出仅仅需要几百元,这其中的差距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。

  既然宇航级芯片成本那么高,为什么不用消费级芯片或者是工业级芯片呢?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与地球通讯与运行安全,对于所采用的芯片就需要有极高的稳定性,而这两个级别的芯片不具备这样的要求,只有宇航级芯片才有适应太空的能力,能够抵抗来自太空的大量高能粒子与宇宙射线的影响,以及太空的极端温差。

  而且为客服这些恶劣环境的影响,保证宇航设备的安全稳定,就必须耗费更多的成本去解决这样一些问题,我国是因为起步较晚,技术落后,所以才研发成本如此的高昂,比美国高了不知多少倍,这么大的成本差距,要是能够极大地缩小差距,那么我国的宇航事业将会得到更多资金来发展其他的项目,从而推动宇航事业的发展。

  所以,我国的宇航事业当前最主要的两件大事就是,减少相关成本和提高稳定性,两者不分轻重,重要性是一致的。

  宇航级芯片,900万一颗,虽说中国不怕被卡脖子,但是也不能不心疼,毕竟成本实在是太高了,即使需求量较少,能够减少相关成本那就是好事。大家以为呢?欢迎大家留言探讨!